孙策坚持传位给二弟孙权,做梦没想到自己落了个断子绝孙的下场
孙策铁了心要把位置传给二弟孙权,压根儿没想过自己最后会落得个后代无人的结局。
公元200年的时候,孙策知道自己伤得太重,活不了多久了,就把亲信们都叫来,打算安排后事。这时候,江东这块地方该交给谁呢?别急着说肯定是孙权,要知道,按照老规矩,都是老大继承家业,哪有弟弟接班的道理。那孙策有没有自己的儿子呢?其实有!根据《三国志》的记录,孙权后来称帝时,追封孙策为长沙桓王,还给他儿子孙绍封了吴侯,后来又改成了上虞侯。这说明孙策在去世前,已经有了嫡亲的长子,就是孙绍。
公元199年,孙策娶了大乔,那会儿他们的大儿子孙绍估计才1岁上下。按理说,就算是个小毛孩,托孤的话也应该是孙绍来接班。不过孙策这人挺开通,孙家是个大族,单说孙坚这一脉,就有好几个儿子,老大孙策,老二孙权,老三孙翊,老四孙匡,还有个老五孙朗。有本叫《典略》的书上说,孙翊,也就是孙俨,性格跟孙策挺像。孙策快不行的时候,张昭他们都觉得应该把兵权交给孙翊,可孙策偏偏叫了孙权。由此可见,孙权的弟弟孙翊那时候也是有份儿的。
再说说孙坚家族其他人,孙坚他哥孙羌,也有俩儿子,老大叫孙贲,老二叫孙辅。还有孙坚的弟弟孙静,更不得了,他有五个儿子呢,分别是孙暠、孙瑜、孙皎、孙奂、孙谦。
根据《三国志》的记录,孙辅曾经偷偷派人去和曹操联系,这事儿被发现了,孙权就把他给关了起来。这说明啊,孙辅心里其实并不买孙权的账,背地里还想和曹操勾结。再看看《吴书》怎么说,孙策死了以后,孙权接手了大事。那个孙暠,是孙策的堂哥,官拜定武中郎将,驻军在乌程。他整顿兵马,打算攻打会稽,自己当老大。显然,孙暠对孙权也是一百个不服,直接起兵造反了。
以上这些情况都表明,孙权能坐上那个位置真的很艰难。小儿子孙绍本来是最有可能继承的,接着是弟弟孙翊,还有孙辅、孙暠这两个,也都在盯着江东老大的位置。要不是大哥孙策临终前特意交代了,指定孙权来接班,江东那边说不定早就乱成一锅粥了。
从孙权怎么对待孙策和孙绍这对父子,能看出他对他们挺不错的。孙权当上皇帝后,给孙策追封了个长沙桓王的称号,还在建邺朱雀桥南给孙策建了庙。他又封孙绍为上虞侯,孙策的三个闺女也都被他嫁给了顾邵、陆逊和朱纪这些大人物。说实话,孙权心里还是很感激他大哥的,对大哥的家人也挺好。
可谁成想,孙策的儿子孙绍就那么一个独苗,传到下一代就只剩孙奉这一个孙子了。根据《三国志》里的说法,到了孙皓那会儿,有谣言传孙奉要被立为皇帝,结果孙皓一听这话,气不打一处来,直接就把孙策的孙子孙奉给杀了。那是在公元270年,孙权的孙子孙皓,也就是东吴的最后一任皇帝,他因为相信了外面流传的一个说法,说孙奉想要夺回皇位,一怒之下,孙皓就下令处死了孙奉。
孙权一辈子都念着大哥的好,可做梦也没想到,自己的孙子竟然把大哥的孙子给害了。这样一来,孙策就绝了后,真是没想到孙策生前那么大量的人,会有这样的结局。
#百家说史品书季#
